非洲豬瘟病毒研究獲進展,中國動衛(wèi)中心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制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2019年9月申報的二級標準物質“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經(jīng)“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評審鑒定,批準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物質編號GBW(E) 091033。該標準物質將在非洲豬瘟相關的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產(chǎn)品質量檢測、計量追溯、測量方法驗證分析、儀器校準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發(fā)的非洲豬瘟病毒B646L基因質粒標準物質通過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評審
中國獸醫(yī)網(wǎng)消息,由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OIE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參考實驗室研發(fā)的非洲豬瘟病毒B646L基因質粒標準物質,2019年9月17日通過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評審,獲得標準物質編號GBW(E)091034。
該項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填補了非洲豬瘟標準物質的空白,可用于我國非洲豬瘟的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試劑評價、實驗室能力驗證等方面。為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具有重要意義。
非洲豬瘟病毒研究獲進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李繼喜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ASFV)DNA連接酶(AsfvDNAL)的分子機制。該項成果近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通訊》。
ASFV是一種獨特的雙鏈DNA病毒,能導致受感染豬死亡,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盡管已研究了100多年,目前仍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報道。ASFV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豬飼養(yǎng)業(yè)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并于2018年在中國首度暴發(fā),導致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
ASFV中有一套完整的DNA修復通路。與通常的DNA修復通路不同,ASFV的DNA修復通路中的聚合酶和連接酶的保真性都非常低,在ASFV基因組的修復和突變過程中均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據(jù)悉,該團隊此前研究發(fā)現(xiàn),AsfvPolX擁有一個獨特的磷酸根識別位點,對其底物結合和催化活性十分關鍵。“AsfvDNAL與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很低,但其容忍堿基錯配的分子機制還不明確。”該論文第一作者陳屹勍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成功解析了AsfvDNAL與不同類型DNA復合物的高分辨率結構。
晶體結構顯示,AsfvDNAL具有一個獨特的DNA結合結構域,該結構域對底物結合十分重要。雖然AsfvDNAL與常見的DNA連接酶在催化機制方面保守,但AsfvDNAL在底物催化位點附近具有一些明顯不同的氨基酸組成。
“蛋白突變、體外DNA結合以及活性研究顯示,催化位點附近的氨基酸對催化形式AsfvDNAL-DNA復合物的形成及活性至關重要。”甘建華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蛋白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
責編:王洋